首页
产品服务
解决方案
案例介绍
公司介绍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搜索
  • 输入关键词检索相关内容

News & Events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多地积极布局虚拟电厂

来源:方胜有成 发布日期:2025-08-19 字号

    近期,上海、重庆、青海等多地纷纷部署虚拟电厂的建设及运行相关工作。以青海为例,其能源局于 7 月 22 日至 8 月 22 日就《青海省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行管理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认为,多地政策举措有助于推动虚拟电厂规范化发展,增强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支撑能力,完善新型电力系统。

    虚拟电厂是一种电力运行组织模式,可作为 “正电厂” 供电,也可作为 “负电厂” 消纳冗余电量。其产业链上游涵盖可控负荷(工业、商业和建筑物、居民负荷)、分布式能源及储能等;中游为虚拟电厂运营;下游是电力需求市场,包括电网公司、售电公司、工业企业和商业用户等。

    从政策层面看,2025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7 年,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成熟规范,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健全完善,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 2000 万千瓦以上。相关政策为虚拟电厂长远发展指明方向,推动产业从 “试点先行” 迈向 “规模化发展”。当下,其规模化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多地出台实施细则,明确技术标准、补贴机制;能源国企、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广泛参与,竞争格局优化;产业链结构清晰,完整产业生态加速形成。

    作为促进新能源消纳、实现 “双碳” 目标的重要抓手,虚拟电厂市场前景广阔。华泰证券预测,2025 年我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 102 亿元,2030 年有望达千亿元。

    但现阶段国内虚拟电厂商业模式较单一,收益主要来自需求响应交易和辅助服务交易。需求响应交易是虚拟电厂组织能源供给方在电网企业与电力用户申报用电需求时供电,靠电价差价、补贴获利,不过其属于偶发交易,频次低且不确定性高,收益受电价差价影响大。辅助服务交易则是参与调峰、调频、备用等电力系统调节服务获取收益。

    从电力市场基本面来看,当前分布式电源、分布式负荷加速建设,为虚拟电厂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专家认为,相关探索需在电力体制改革、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背景下推进。预计随着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绿电交易市场等逐步开放,虚拟电厂将以不同身份参与其中,找到支撑常态化运营的价格机制与特色经营模式。